📷 杭州西湖行[1] 環湖
October 25, 2020•118 words
杭州,浙江省省會,是傑克馬發跡的地方。它的絕大部分看起來與其它城市並沒有區別。
在到達杭州的當晚我跟計程車司機閒聊,這裡的計程車司機喜歡聊的話題讓人意外的,有點像北京計程車司機,喜歡自說自話 political issues,甚至直言這樣下去早晚「疶屎」,「天天修路不就是為了錢嗎」等反革命言論。卻總會在話題結束前表示「沒有辦法,這就是命」。
因為活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所以我沒有拍下這位師傅的相片。
計程車內有錄音裝置,我很機智的沒有搭話,果斷的開啟了新的話題,比如「外地的鄉下人第一次來到了大城市杭州,有什麼地方值得遊玩呢?西湖?」
這位師傅表示自己是本地人並且絕對不會去西湖玩的,他們本地人會在週末拖家帶口去一個叫「湘湖」的地方。
感謝完司機下車,就到了吃飯的地方。
#1 淺嘗杭幫菜
在一個毫不起眼的「弄堂裡」的點的菜,對於非杭州人而言,我跟你保證:「杭州菜的口味跟眼睛看見的,是兩碼事。」
「神奇極致鹵雞爪」:就很鹹的醬油煮出來,沒有風味的雞爪。
「神奇糖煎麻糍」:這是唯一口眼同步的點心。
「神奇乾炸臭豆腐」:他們的臭豆腐,雖然聞起來很臭,我跟你講,吃起來也很臭哦。
「神奇江南糟三拼」:一樣是單純鹹臭拖把味的特殊風味。我不明白為什麼拖把的味道可以做菜。
「神奇炸雞翅」味道太淡。
「神奇年糕炒梭子蟹」
「上湯西蘭花」:起初我們對這道菜抱以極大的期待。入口的瞬間滑過味蕾,腦海裡飛速檢索吃過的所有關於「湯」的口味後,居然跳出了「404 Not Found」!
這道菜的風味,從來沒有在我的人生出現過。
上湯的顏色是由鹹鴨蛋黃和牛奶[?]調製而成。這不是我印象中的上湯,不知到底是弄堂裡重新定義了「上湯」,還是杭幫菜重新定義了「上湯」。
你可以在家很容易製作它的風味:
- 找一枚鹹鴨蛋並挖出蛋黃;
- 準備一升白開水並把蛋黃加入到白開水內瘋狂搖晃10秒。
- 喝吧。
這就是我杭州吃的第一頓印象。
#2 尋路西湖
中國的城市特點,就是每個城市都是平均化的沒有特點。在毫無特色的城市穿梭過後,在「鳳起路站」下車,再走到西湖景區。
路上發現一個美食城,而此時已經十一點多了,隨即用滷肉飯對付了一下,不敢吃本地特色菜了,順帶洗洗昨晚的胃。
剛走到入口即被這湖水吸引,從鬧市出來感受一陣恍惚,頓足良久。
#3 白沙堤
水光瀲灩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濃妝淡抹總相宜。
宋·蘇軾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
吹著烟雨風走到斷橋殘雪,相當涼快,雨水打在臉上也就化開了,這雨不會把衣服打濕,還相當舒服。白沙堤把西湖分成了北裡湖和西湖,古代用白沙鋪就,用於蘊蓄湖水以灌溉農田。
#4 西泠印社
順著白堤一路走到底,一個不起眼的中式庭院引起了我的注意。似乎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地點。這是一個光緒年間由金石篆印愛好者們創建的社團。
初葉子銘、吳子隱、丁子仁、王子壽祺會集湖濱,慨然有感印學之將湮沒也,謀於西泠數峰閣之側,闢地若干弓,築茅三兩室。風瀟雨晦,樂石吉金。唯印是求,即以為社。社因地名,遂曰西泠。
出於對工匠社團發自內心的尊重與好奇,我踏入了這個庭院。庭院設計的相當細緻。有一個看起來像鳥居的牌坊。
建築群依山而建,鬧中取靜。
於1922年人工開鑿的小龍泓洞,上面刻有《小龍泓洞》,也是刻於1922年。
這是入口處的蓮池,養了好多錦鯉。
在最高處背對西湖口罩自拍。
#5 蘇堤
由蘇軾差遣20多萬人修得的蘇堤,現在已是柏油路面,下午三點半,有不少人在此地散步、慢跑。蘇堤很寬,中間可以行車,兩邊是極具觀賞性的步道。沿著河沿種的柳樹,隨著微風飄動,帶著西湖的涼氣,坐在邊上不一會兒就會開始打盹。
這個下午的蘇堤,真的是太適合睡覺了。
一隻蘇堤貓,不讓我靠近。
這時來了一隻野生的妹子,誰知靠近直接就翻肚子要摸摸。經鑑定,是一隻色貓。
西里湖方向竟然有人在泛舟,我們互相打了招呼。
#6 雙投橋
寓意忠貞不渝的不長的長橋(雙投橋),永遠是新人拍攝婚紗照的聖地。
觀塔坪這個區域,似乎也是觀看雷峰塔的最佳位置。到達這裡的時候雷峰塔還沒有開燈,正好看到了雷峰塔的開燈一刻。
自此環西湖行結束,腳已經走廢了。在最後的時候,我還想抱著希望租一艘電瓶船繞一個三潭印月,結果被告知游船需要2個人才可以。
🤷♂️,雖然很受傷,但也沒辦法了,就此作罷,下次再來吧。
要深度遊一次西湖景區,估計起碼需要5天。可以慢慢走,慢慢看,是個相當舒服的地方,什麼時候到西湖應該都沒有關係。過程中我有一種感覺,西湖意境上是杭州境內的飛地,它的畫風跟杭州其它地方是有一些區別的,她是延續千百年來的理想造物,十步一景毫不誇張。
當然,太多人的話還是會影響一些體驗,譬如走累了很難找到公園長椅。
我聽聞小雪遊歷了至少三次西湖,詢問了一番接下來還有什麼值得去的地方。
小雪表示「靈隱寺」值得去。
還是早些歇息吧,下文見。